您好!歡迎訪問 海南澳合醫藥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!
電話:010-59790089 企業郵箱
自2015年1月28日,根據《關于印發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通知》要求,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控制在每百人每天40DDDs以下。
那么DDDs是什么意思呢,他和DDD又有什么關系呢,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他們的定義。
DDD:即DDD值,是一個反映出藥物的使用頻度的測量單位,不會受到藥品價格、包裝規格、以及藥物每日使用劑量不同的影響,與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無關。DDD不一定反應推薦或規定的每日劑量,針對不同病人群體的治療劑量往往與DDD不同。
DDDs:即DDD數,是由計算公式計算得出,表示每一藥物的年消耗量除以該藥的DDD值,因此每日的DDD數=其日使用劑量÷DDD值。通知要求的每百人每天40DDDs以下,說的就是對DDD數的要求。
既然DDD反應的是藥品的使用強度,那么根據公式可以知道,藥品每日使用劑量越小、DDD值越大,相除所得的DDD數越小,該藥品使用強度越低。那怎么計算某一抗生素的DDD數呢?根據公式:每百人每天DDDs=每人每天DDDs×100人=每人每天的使用劑量÷該藥品的DDD值×100人。根據計算結果,與通知中要求,每百人每天在40DDD數以下對比,判斷某一抗生素的DDD數高低與否。
舉個例子:
貝夫寶 每人每天的DDD數=貝夫寶的 當日使用劑量÷4:1哌他DDD值=2.5g÷14DDD=0.17DDDs貝夫寶 每百人每天的DDD數=貝夫寶 每人每天的DDD數×100人=0.17DDDs×100人=17DDDs貝夫寶的DDDs遠低于通知要求的每百人每天40DDDs以下。和常用的青霉素類、頭孢類、復方制劑相比較,4:1哌他的DDD數是最小的,能明顯降低院內總DDD數。